摘要本堂課的重點(有一部分關於法人與散戶的相對優劣勢 可以參考這篇

 

量化:

大概有個輪廓就好,不用挖的很深!知道毛利率長期成長,不用去知道哪一部分的毛利率成長。因為你做得大家都在做(儼然已經成為紅海市場),每一家外資券商的excel檔都1020幾個表(這我真的看過),但他估的真的會比你準嗎?如果哪一天供應鏈上某位員工突然睡著,機器突然故障,你估的就完全不準了。現在的研究員都只待辦公室了,或許他們知道全家冰淇淋的毛利率,但他們卻完全沒有親自去吃過全家的冰淇淋(這讓我想到林區總是喜歡在大賣場逛上一整天)。知道公司今年營收成長10%,那就直接把盈餘也乘以10%吧!花多一點時間在研究公司上面!

 

質化(資料的搜尋):

其實就是找出公司的護城河,而這部份才是需要花時間去看的。然而做質化分析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資料要怎麼找?很多的資訊在網路上是可以找到了(一般的散戶其實可以擁有和研究員一樣多的資料,甚至更多)。為什麼可以得到更多?因為許多純文字的東西法人是不喜歡看的(法人覺得數字看起來比較專業XD),所以公司內部的訪談記錄(很多公司的高層主管會去上EMBA,他們要交paper,但通常沒啥好寫的,就會以訪談公司員工或董事長的形式,這些資料非常珍貴,但法人是不看這些的)。

另外如果某些公司管理階層有出書的話都可以閱讀,還有台大演講網也是一個可以接觸管理階層想法的地方。也可以上PPT job上去看看鄉民對該公司的看法(舉凡福利制度,面試經驗都可以找到)。

還有,只要你知道的跟發言人一樣多甚至比他多,打給公司的時候他通常不會不理你,就算你持股不多。(我自己的經驗是要先做好功課,許多事情真的是可以快速的從公司那邊獲得),如果可以做到像忠孝大一樣認真持續的追蹤公司,你的資訊覺不會比其他法人少!

至於產業相關的資訊,有許多財團法人(工會)或政府機構的網站底下都有(像是產業協會,工業總會等等)

 

公司會不會“說謊?”

林區說“10個人大概有1個是騙子”。所以我們當然有幾會遇到誠信不好的公司,但公司能說的謊其實有限。公司只能就短其目標說謊,但若你把投資期限拉長,其實公司是沒辦法騙你的!因為管理階層只會知道短期公司營運狀況(例如下幾個月到半年的營收),但他們不可能知道幾年後公司的營收會如何,所以他不可能針對這個去騙你。所以只要投資人把自己的投資期限拉長,其實可以避開這個問題。

Ps.財報有沒有可能作假?當然是有可能,公司可能提前認列(洗大澡),但這也只是一季的事情。另外簽證會計師不會就沒有發生的事情造假,沒有的不會說成有。結論就是:要造假也是短期,長期來說(年報)是不太可能去造假的!

 

關於閱讀:

這塊我聽了很有感觸。書有很多種,就像兵器一樣,有匕首,寶劍,大刀等等。而每種兵器都有它的用處,當然也有相對的強弱。今天一個普通人拿到了上古兵器(像是方天畫戟)鐵定比另一位拿到匕首的普通人厲害。而書中的上古兵器是什麼?當然是流傳很久仍屹立不搖的經典。西方代表就是希臘的史實,東方帶表就是資治通鑑或三國志。投資領域的上古兵器呢?非智慧型股票投資人與非常潛力股莫屬。

其實講者想表達的是:不要只看投資方面的書籍,很多的事情是一直再重演。人的行為沒變(一樣是貪婪與恐懼的拉扯),所以可以多看歷史,看經濟大恐慌時期人們的思維。
我知道學長他自己要研究產業時是把整個歷史與人物的傳記故事都看過,這樣確實可以知道整個產業發展的大架構。學長有說到美國1930年代的高成長股是化學業,我們可以從產業的演進來思考現在各產業是處在哪個位置。

投資到了最後說真的就只剩下心裡面的問題了。我問了兩位研究員一個問題:每個研究員同樣去拜訪公司,同樣的去聽法說,照理說他們寫出來的報告應該一樣,這樣如何脫穎而出?這兩位研究員前輩給我的答案幾乎是一樣的:投資是門藝術,如果投資是科學那當然每個人得到的答案都一樣。但做決策時,就會牽涉到你到底對公司的瞭解有多深,對資訊判讀是不是比別人精準。許多研究員是長期追蹤一家公司的,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花多一點時間來認識我們想買進的公司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ey980161 的頭像
    joey980161

    阿堯投資筆記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