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翻部落格的舊文章,幾篇文勾起了一段鮮明的記憶,那是 2 年前的崩盤,台股上萬點之後一路殺到 7200,那時我陸續寫了幾篇文章 <台股震撼教育> <空頭時,請用現金愛台灣> <現金的重要性>
 
剛好這幾天台股回檔,幅度 4% 多,相對於兩年前那次崩跌,目前只是小兒科。對於這個跌幅我原本不該表達任何意見,但剛好最近對股市下跌有一些新的體悟,所以整理成下面文章
 
面對股市下跌我認為有幾點會導致投資者痛苦
 
1.現金比例太少
 
下跌時沒有現金的痛苦在 <現金的重要性> 已經討論過了。這裡延伸討論現金水位的問題,我們讓 Seth Klarman 和 Howard Marks 來場 PK 吧。前者隨時都保持很高的現金水位,就連 2008 年崩跌後也持有高達 40% 的現金;而後者在近期的備忘錄中提到,他還是會充分投資,但會把資金移到較安全的資產
 
Ps. 這裡特別注意,Howard Marks 的安全資產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他擅長於債券,所以他可以持有很少的現金,但投入高比例較安全的債券
 
你該思考自己要選擇哪個模式?如果股市持續下跌,當然 Seth Klarman 的模式有利,但如果股市只是小幅回檔又繼續往上,那 Seth Klarman 模式就得避免陷入錨定效應的陷阱
 
延伸一下錨定效應  (參考:股價的錨定效應),滿多人都被 “萬點” 這個數字錨定了,過去幾次上萬點都是崩盤,所以這次一路上漲的過程中一堆股海老手一直在看空。其實我們都是巴夫洛夫的狗,認為這個世界是連續的,以前發生的事情會持續發生(你可以做個實驗,找三個朋友讓他們排一列,你分別跟第一位與第二位朋友握手,當你走到第三位朋友面前的時候,雖然你還沒伸出手,但我相信你這位朋友已經先把手伸出來了,因為我曾經就是這個第三位朋友XD)這裡要說的是,我認為股價要漲要跌跟指數多少點關係不大,一萬點到底是便宜還是貴,跟一萬點這個數字一點關係都沒有
 
2.個股佔比太高
 
重壓的個股在大盤下跌中如果跌幅高於大盤也會讓投資人痛苦。所以思考每檔個股佔投資組合的比例也是很重要的。這裡再搬出兩組人來 PK 巴菲特和蒙格 VS Pabrai、Spier,前者在他們早期都採重壓的模式(巴菲特幾乎全壓 GEICO、壓 40% 在運通...) 而 Pabrai 說我不是巴菲特,所以每檔我壓 10%
 
怎麼選擇也得問問自己。我目前覺得自己絕對做不到巴菲特那樣,所以還是選擇多分散幾檔。這裡提 Guy Spier 的想法,他自己在買進的時候給個股設一個限額,例如 5%、7%、10%,買到滿了就不能再加。Guy 這樣做其實也防止掉進李祿說的一個陷阱:太喜歡一個 idea 但卻對它不夠熟悉。我自己也掉進類似的陷阱滿多次的,一檔標的如果跌太快,很容易就加了過多的部位,但其實自己對這檔標的的認識可能沒辦法支撐這個部位
 
下圖是我目前的持股權重,第一大持股我認為還是太高,而這檔也是太喜歡所以一下子就加到到太大
 
 

24312699_1827440837276952_5607141211416797578_n.jpg

 
3.不知道手上的公司值多少
 
下跌的過程中如果不知道自己投資公司的價值在哪,一定也會很痛苦。所以拿出一張紙,把投資的公司都列出來,然後看看自己能不能用一句話講出公司的價值在哪。在過程中你會知道自己對哪些公司的了解比較多、哪些公司下檔保護比較強、哪些公司潛在的上漲空間比較大...其實如果把這件事做到極致,下跌會跟你完全沒有關係。當你確信手上的貨被低估 50% ,那下跌不該讓你緊張。我們估價的時候會給公司一個價值範圍,也許 20-30% 那為什麼市場先生報價給你時差了 20-30% 你會緊張呢?
 
而如果現在已經持股 100% 了,把持有的個股列出來互相比較一番也可以讓自己知道哪些公司 CP 值更高,之後有錢可以優先加碼(或是換股加碼)
 

24852300_1827437970610572_7856353987792960424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