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fancy-15867-3840x2160.jpg

 
今年 2 月寫過一篇小小的反思文章,昨晚又對同一個話題想到遲遲無法入睡
 
回想起來,2 月當時我的狀態不是很好,困擾我的是自己沒有“一技之長”。我不是在學業上花很多心思的人,沒有打算唸研究所,而大學四年經濟系讀下來,老實說也沒有專業知識可以拿來說嘴。我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學習投資上以及閱讀上了,但投資領域實在博大精深,總覺得自己還在門口徘徊,更別說把投資當成是我的一技之長。這時問題就來了,我該把心力分散閱讀一些其他領域有趣的書籍,還是專注在投資的探究上呢?
 
當時我想應該先更專注在投資上,盡量在一個領域深入累積
 
那昨晚我想的又是什麼?
 
還是回到閱讀上。自己確實讀了不少投資相關的書,這幾個月對投資的認識也更深了。但看著讀過的一本本書,心中還是有個聲音:怎麼都是商業居多?這樣下去會不會變成蒙格說的鐵鎚人?
 
目前主要讀的書大概歸為兩大類:商業、修身,前者可能佔了 8-9 成的閱讀量。而有一些非上述兩類的書我一直想讀,但因為書架上還沒讀的書實在太多,根本沒心思去讀它們。但我卻覺得這些書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不一定是他們可以帶給我什麼啟發,而是它們本身就是人類在那個領域最偉大的著作
 
這些我想讀的偉大著作,可以分成幾類
1.武俠小說:成長過程中一個遺憾就是沒讀過金庸(只看過雪山飛狐)
2.科幻小說:小時候讀過倪匡。目前想讀的有:劉慈欣的三體、阿希莫夫的基地
3.文學小說:動物農莊、蠅王、戰爭與和平...(這個領域有太多想看的書)
4.歷史與歷史人物:日本的戰國史、二戰英雄傳記...(這邊也有好多想了解的)
5.科普讀物
 
但如果那麼多想讀,不就又讓自己的閱讀發散掉了嗎?這樣不就又無法在一個領域累積?
 
確實啊,這也是我昨晚一直在想的問題...目前的想法回歸到兩個字:選擇 (關於選擇的延伸閱讀
 
你是選擇當巴菲特還是選擇當蒙格?你想要在一個領域當開拓者還是想探究人類的智慧?巴菲特在投資領域打造獨一無二的波克夏模式、蒙格傳播他跨學科的普世智慧,而他們兩個都是走在人類知識的最前端
 
這就讓我想起有兩種模式可以帶來相同的效果,一是做到某個領域的最頂尖,我們說前 5%,二是在兩個以上不同的領域都做到前 1/4 ,以數學交集來看,這等於你其實在 6.25% 這個水準。前 5% 應該是可以推動這個領域前進的人,而融合幾個領域知識的 6.25% 也可能帶來新的衝擊(例如經濟學+心理學產生的行為經濟學)
 
這樣想想,好像也沒必要糾結了,你做出什麼選擇來自你追求什麼。巴菲特一生專注真的好難,但正因這樣他才可以成為大師中的大師。而我,雖然對投資的興趣還是遠大於其他領域,但真的沒想過要在這個領域開拓什麼。撥點心力來了解各領域最頂級的智慧,對我還是吸引力很大的
 
目前想到的具體辦法,是把幾個領域的 1/4 法則改一下。我喜歡投資,那目標讓自己在這個領域做到 10% 至少有資格對一些議題提出看法,有能力去判斷其中的價值。那對其他領域就放輕鬆,只讀那個領域最頂尖的著作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