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回顧
 
今年這段會有點複雜,主因是結合了海外投資部分
 
先從台股開始,這邊我拿掉 2014 的績效比較,這是為了還原採用價值投資之後與標竿指數的比較,剛好 2017 年是第一個三年,對我來說每個滾動三年應該都要贏過標竿指數,否則就要檢討自己的投資方式是否繼續可行。回顧過去三年,只微幅勝過加權報酬指數,其實是很差的表現(我這邊把 0050 一起納進來比較,因為這是最容易投資台股的方式,但我不認為 0050 足以代表台股,因為台積電、鴻海加起來就佔了快 30%) 這三年相對加權報酬指數最差的就是 2017 了,這部分我在投資的轉折這篇文章有稍微檢討過。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我認為是更重要的,那就是我目前的投資方式在台股真的找不太到顯而易見的機會
 
 
螢幕快照 2018-01-03 上午11.28.15.png
 
查理蒙格說過:If something is not worth doing at all, it’s not worth doing well。這句話很好的總結了 2017 我對台股投資的看法。Pabrai 在演講中說過,要去有魚的地方釣魚,他自己目前在美股的投資部位佔比小於 30% 這是歷史最低的,他說了原因:美股每年上市的公司數正在遞減,但同一時間越來越多聰明人正在進入市場,他已經無法在這裡找到顯而易見的機會,所以他大幅進入印度、韓國等市場,他說全球有好幾萬家公司,要增大自己搜索的範圍,但謹慎的研究公司。在北大那場演講中,Guy 補充到他在印度看到了很多 5-6 倍的投資機會,這實在難以想像。相比來說,前陣子看到著名投資者 Whitney tilson 決定關閉自己的投資公司,而 Pabrai 則是在今年獲得非常可觀的報酬率,或許這就是原因之一
 
2017 下半年我開始認真研究港股,我花了大部分的研究精力在這個市場,讓我驚訝的是港股真的存在非常多對我來說便宜到不可思議的公司,與台股對比真的天差地遠。舉 net-net 好了,目前台股的 net-net 可能個位數(也許只有 1 檔)而就算是 net-net 也是沒什麼獲利能力以及價格剛好就在 net-net 附近的公司。但港股有一大堆淨現金超過市值且具有獲利能力的公司,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堂。另外,港股也存在非常多特殊交易的機會,時常看到以下這些名詞:派特別股息、私有化、賣盤...我手中的持股就有一些這類公司。以下是 2017 海外帳戶的績效,全年回報約 15% 雖然落後標竿指數,但由於是下半年才開始把大部分資金投出去,所以我對這部分的績效還是比較滿意的
 
如果對蒙格上面那句話感興趣的朋友,強烈建議閱讀 Charles 的這篇年度檢討文,我實在無法說的比學長還好
 
螢幕快照 2018-01-01 下午10.03.55.png
 
總結的最後一部分,我把兩個帳戶合併,雖然處理起來頗麻煩,但我覺得這有一個好處:我可以比較兩邊的機會,把資金挪往機會較好的地方,思考要保留多少現金時也不用兩邊都考慮。這個想法是前幾天才確定的,2017 我還是以兩個分開的帳戶來投資,希望今年可以比較好的統一,把持股總數降下來
 
另外在計算合併報酬率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少人討論的問題,那就是海外投資其實也要考慮匯率,像去年台幣兌美元暴漲,我的海外帳戶獲利換算回台幣,報酬率直接被吃掉將近 10% 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打算投資海外的朋友要特別留意這個問題,這筆錢是不是你在幾年內都不會需要的?如果短期內可能動用到這些錢就要考慮匯率問題。下表一樣總結近三年的績效,而把標桿指數改成 ACWI,我也考量了匯損,這樣一算等於這三年都在做白工...另外投資美、港股這一年下來,著實對波動之大感到震驚,持股時常看到單一個交易日 +- 20% 以上,港股大盤一天上下 2% 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對於之前常聽到一句台股屬於淺碟市場總是微微一笑XD
 
螢幕快照 2018-01-03 上午11.16.35.png
 
最後還是想說說,今年市場再度證明試圖去猜測指數走勢的人是 “愚蠢” 的。站在今天這個角度回頭看川普當選,原本多數人預期的股災並沒有出現,反而全球股市頻創新高。台股以萬點之姿結束 2017,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實不管台股萬不萬點,指數點位本身一點意義也沒有,重要的還是估值本身,我相信 10 年後回頭看台股萬點,或許會感嘆那是難得的買進時機。關於指數估值,Charles 學長兩篇文章給我很大的啟發(1977年Fortunes文章 巴菲特談通膨如何影響股票投資人(上) 、 1977 Fortunes文章巴菲特談通膨(下)),我原本就讀過巴菲特這篇文章好幾次,還寫過一篇心得,但實在沒有看出學長看到的東西。這給我的啟發主要是這個,股市就是一個長年維持 12% 報酬率的機器,如果我們能在 PB<1 的水位買進指數,我們長年的報酬率將稍微大於 12%,而如果買在 PB=2 就會得到低得多的報酬。這讓我想到 Pabrai 在演講中說的免費午餐,以全球股市 200 多年來的年化報酬 7-10% 來看,一個指數投資者可以得到幾乎相同的回報,而目前波克夏的股東很大概率會得到高一些的回報。那用巴菲特這篇文章推的話,如果投資人以 PB<1 的水準買進某國指數,很可能可以打敗波克夏...去年的檢討文我花了一些篇幅討論了投資人要求多少報酬率是合理的,當時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贏過大盤 5% 也就是年化 12-15% (當然我根本沒做到)而讀了學長這兩篇文章我更可以確定,主動投資人應該把投資的低標設在 12% 的回報,而目標我追求的是年化 26% (剛好三年翻倍)希望三年後回頭檢視這段文字,不會臉腫腫的XD
 
 
2017 我學到的投資想法
 
終於搞定績效檢討,接著說說去年我學到的東西。雖然 2017 績效不好,但我卻感覺好像真正踏入價值投資的大門了。上半年我主要把精力放在量化投資的研究上,當時在財報狗實習,而我們當時在開發一些量化的策略。這段時間滿特別的,我閱讀了大量的研究資料,看了許多從來沒想過會去看的國內外論文(還特別去辦了國圖的借書證XD) 自己用 excel 跑了一些回測。雖然這些研究跟價值投資關係不大,但卻大大拓展我的視野,我把這段學習心得總結成這篇簡單的文章。接下來就是到北京的學習了,對我來說這幾個月挺重要的,我遠離了過去 2 年熟悉的投資環境,大量閱讀投資書籍,最後總結出一個努力的方向,其實與 Pabrai 建議的類似:大量搜尋標的,但慎選要繼續研究的公司,抱著持有 3 年翻倍的想法去挑選標的,然後以相對集中的方式下注,我逐漸拋棄以 1-2 季選股的思維。正當我自認為好像離巴菲特更近一步的時候,看到威宇寫的年度檢討文,想法剛好跟我的相反,所以決定回去要好好跟他請教一下XD
 
另外這裡要討論一件我採取的新方式衍伸的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能力圈 VS. 懶惰。巴菲特說過他試圖找的是可以簡單跨越的一呎欄杆,而不是七呎高欄。我目前也是很努力在找有沒有簡單的一呎欄杆,我會一直 scan 也會瞄一眼朋友在看的公司,但現在對我來說看到的 10 檔可能有 9 檔我完全提不起勁。這其實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正面的,我堅持等待顯而易見的機會,另一個是負面的,那就是我其實是懶得進行下一步的研究,我沒有花心力學習新的領域。我目前還是正面看待這個問題的,不是隨時都在研究標的,而是偶爾找到打動我的才動手,而把其他的時間拿去讀想讀的書。也許這本身就沒有好壞,有些人一直研究新公司可以很興奮,但我可能屬於多看幾本書比較開心的那種
 
 
檢討
 
今年主要想檢討兩件事,第一個就是還是會陷入權威效應的陷阱中,這點在這篇貼文中有稍微提到。我認為會陷入權威效應,主要就是踏出自己的能力圈,因為不太懂且懶得進一步思考,所以會聽在那個領域中好像比較有研究的人的說法,所以這裡要給自己列一個 checklist 就是要把權威講的話都找出證據去支持或者反駁。第二個就是過度分散,這在投資的轉折那篇文章也有提過了,以巴菲特一句話總結來說:你的第七個 idea 不會好過第一個。這對我的啟發是:在看第七個想法時,真的已經很了解第一家公司嗎?如果沒有,那為什麼不把研究新公司的力氣拿來讓自己更了解第一間公司呢?
 
 
感謝 list
 
之前聽 Guy Spier 聊為什麼寫作 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 的原因,我覺得很受啟發,所以決定在這個部分學他。他說這本書就是給 Pabrai 的感謝信,但與其只給他一個人看,還不如公開出來讓大家也知道。以下我想感謝在投資的路上幫助過我的前輩與朋友
 
首先感謝 Jeff,2013 年剛上大一的我在證研聽了 Jeff 的演講,之後開始一段美好的旅程,從那時起我開始學習財報與基本分析,也因為 Jeff 知道了財報狗,看了他們推薦的書單,進一步知道了尼莫&雷大。感謝尼莫&雷大,因為你們辦的一次實體聚會,讓我知道了績優股夢想家這個社團,裡頭許多前輩的文章以及討論都給剛接觸價值投資的我很多啟發,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社團認識了威宇。感謝威宇,很難說你對我的影響(不只投資),在價值投資路上你絕對是我的啟蒙導師,想當時 2015 上半年你好心發起了一個每週價投課程,那段時間你讓我們讀了很多資料,也是從那時開始我覺得真正進入價值投資的世界,目前的深度價值投資方式很大一部分也是奠基於那幾個月
 
再來我要感謝 Peter 學長,回想第一次聽你演講是在 2014 的證研營隊上,後來逐漸與你熟識,你的每場演講都給我很大的啟發。除了公開演講,也很感謝你時常與我分享閱讀與人生的感思,也很感謝你解答了我許多的疑惑。每次閱讀你的來信,我都是讀了再讀,但始終無法動手回信,學長的思想太高,我得慢慢體會
 
接著感謝 Charles 學長,你的 Blog 是國內我看過質量最高的,你的視野大概也是國內少見的廣。閱讀你的文章是種享受,你總是那麼用力檢討自己,也總是提供了很多好的機會(雖然我行動速度總是太慢)。你對一個議題深入的思考真的少見,感謝你願意把他們分享出來
 
最後我要感謝我參與的每一個讀書會、研究會。感謝阿升貓大的海外研究會,幫助我進入了美股和港股的投資,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投資 idea ; 感謝台北讀書會的夥伴們,謝謝你們願意陪我讀一些超硬的書,每個月與你們討論都很快樂 ; 感謝新竹 H8 的各位前輩,你們在各自領域的深入研究讓我受益良多 ; 感謝上半年與我一起研究紡織和汽車的研究會夥伴,那兩個月大概是我對產業研究最深的時候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