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去參加財報狗的進階課程,課程架構是以財報狗的第二本書為主體

今年初看完這本書時我寫了一段小小的心得:

內容主要是把成長因子拆成6大類,6大類裡面又細分更多項。這是一個很厲害的功夫!

平常自己在分析的時候,總是很零碎的去拼湊書中講到的幾點,但這本書卻是很完整且連貫性的呈現。讀的時候會覺得很順,有種“對!就是這樣”的感覺,但如果自己平常有分析公司的習慣,就會知道要找到成長性背後的原因,不是看看財報就知道了,而是要花很多時間讀年報或查資料。

這本書最驚人的地方是,裡面大概講了快100檔吧(我不知道亂猜的,因為真的太多了)用很多的例子來佐證6大成長因子。這邊就可以看出財報狗是一個多麼驚人的研究團隊orz

而這本書也秉持著財報狗一貫的信念“財報是果,產業是因”

所以本書內容多是從公司所處產業切入去探究推動成長的真正原因!

 

看完這本書讓我可以很好的銜接課程的內容,上課過程中我以為我都懂了,但直到最後我才真正稍微體悟出整堂課或是說整本書的邏輯。因為版權問題所以我也無法講得很細,以下只能略為帶過

 

整堂課我想把它濃縮成5個字:損益表分析

你可能會想:啥?就這樣?

沒錯!就是損益表的分析!

 

投資很重要的一環是預估未來的EPS,因為我們想知道這家公司的價值在哪邊(這邊主要講的是透過獲利能力去評估價值,用資產負債表評估的先不談)

而要知道EPS我們就得去研究損益表,這也是一般投資人都會做的動作

但我們真的看透損益表背後傳遞的消息了嗎?

 

以下先簡單列個損益表

營收-成本=毛利-費用=營業利益+-業外=稅前淨利-=EPS

 

所以EPS就是由這些變因組成,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去找出哪幾個變因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大家很成聽到的“關鍵因子”。不同公司驅動獲利的關鍵因子可能都不相同

 

剛剛提到一般投資者都會看EPS,但會去分析EPS變動原因的投資者就少了許多,以下我們就一項一項看

營收:

營收是損益表的首項,也是最好被追蹤的,因為每個月都會公布YOY。假設今天一家公司連續幾個月營收都成長,我們下意識就會認為EPS也會跟著成長。但這樣分析就夠了嗎?

 

我在學校社團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要怎麼去預估未來的營收呢?

通常我都很冗統的回答:看產業狀況或是公司是不是接到新訂單等等

 

但這堂課最厲害的就是Jeff幫我們整理出幾個營收成長最可能的原因:這個產業是不是需求正在上來、公司出貨的國家是不是經濟變好、公司的客戶是不是市佔率變大

 

成本:

學過初會的應該都知道影響成本的有很多因素:舉凡直接人工、折舊、原物料

所以以上任何因素的改變都可以影響到我們的成本結構,隨便舉例一下:公司的廠房設在哪邊?(中國目前人工薪資每年增10-15%、東南亞更高),所以說如果公司沒有動作那人工成本這塊就是每年成長10%以上

 

毛利率:

公司是不是有推出新的產品?公司的產品組合怎麼變動?原物料的走勢如何?這些都是會影響毛利率的因素

 

接著是費用、業外、稅,每一項底下都再細分好幾個因子,而這些因子都直接影響著最後的EPS,太多了就請各位自行看書

 

感想1

Jeff在課程中說分析沒有固定的SOP,但我覺得以上的這幾個拆解就是個很棒的SOP。假如今天我們拿到一家感興趣的公司,那我們就先把這些細項拆出來看(通常這花不到多久時間,財報狗已經有很多現成的數據),接著找到“不一樣”的地方(像是毛利率持續上升、費用逐漸下降等等),最後就是去找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另外這其實也是很好的選股方式,例如我先去找哪個產業正好(書中舉了6個產業趨勢)

這是最簡單的找法,因為這樣找一定是找到營收YOY很火的公司,而一般人也都可以找到這樣。但如果我是去找費用下降但營收不變的公司,那這將不一樣了,因為一般人不會看到這種公司,而這將是機會所在!

 

另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Jeff在課程的最一開始,花了快半小時講機率與期望值

大家可能覺得這有什麼好講的?前幾天我在“雪球”也看到一個人講了這句話:投資最終就是回到機率。巴菲特玩橋牌也是因為橋牌是機率的遊戲。關於機率的延伸閱讀請參考這篇

 

舉個例子吧:我看到A公司預計出一款新產品給B。分析後我認為這款產品成功的話股價上檔有40%,下檔10%,但我評估成功的機率為20%,失敗的機率為80%,那我該買嗎?

答案是不買,因為0.4*0.2-0.1*0.8=0

 

做投資前頭腦一定要跑出這個矩陣出來,舉個近期的例子。新藥解盲前是好的投資機會嗎?假設我不是醫藥專業,所以我覺得成功和失敗機率各一半,但是我可以知道解盲成功股價上漲的空間可能只有10-30%,但下跌的空間可能就有50%,那這時我也不該去做這個投資,或是手上有持股的也應該要處理掉。

 

其實不是說新藥如此,任何投資部位都應該隨時以機率去思考!

 

而這個機率是怎麼推出來的呢?其實就是建立在我們上面談到的分析了!

例如:公司在對的產業、公司持續往利基型產品發展、公司的折舊快折完了、公司申請到XX稅務減免等等。經過一項項的拆解,只要公司符合的項目越多,那我們就越有把握這次投資成功的機會很大接著再搭配價值評估和下檔保護就可以決定現在適不適合投資。

可以搭配財報狗網誌這篇

感想2

聽完Jeff整個投資流程,讓我對投資方式又多了一份體悟。今天跟同學有聊到這種投資方式就像狙擊手,因為你看很久很深準度就會上升,準度上升自然敢壓大,所以這種方式通常都是持股少但報酬會很高。

 

而麥克風的方式就跟這種完全不一樣,我可能花個1小時甚至更少時間就決定要不要買這家公司,但是我就是投資20檔來分散掉我看錯的風險。這種方式看似簡單,但報酬也是可以很不錯。

 

第三種也方式(但適用美股),我就是去找大師的持股,然後買的比大師便宜就好這樣

 

其實還是回到那一句話:投資沒有絕對的方法

如果你真的很有時間那你可以當狙擊手沒問題,如果你沒時間也沒能力就買便宜+分散或是卡大師油也是挺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