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請問您對伯恩斯坦提出的動態資產配置的看法
就我的認知作者好像對於市場是random walk不相信是對的,所以文中說到:高於或低於平均績效的資產類別會有持續性的傾向,在回復平衡之前最好是讓這種行為順其自然一陣子
請問這是否說明作者認為可以擇時進出呢?有和原理論相牴觸嗎?
答:
關於您提到伯恩斯坦先生的看法,在第八節課,我們討論再平衡的頻率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市場短期間有動能傾向,時間拉長有回歸平均傾向。所以市場不是完美的隨機漫步。但這些非隨機的動能與回歸傾向也沒有很強,強到讓擇時進出變得簡單。
假如動能很強,直接買之前表現好的市場,就會是接下來表現好的市場。
假如回歸平均很強,那麼直接投資之前表現差的資產,就會是接下來表現好的市場。
實際情形,沒有那麼簡單就可以買到下一個表現好的市場。
所以我們仍是放棄擇時進出,以資產配置為核心做法。然後用再平衡,利用一下市場可能出現的回歸平均現象,有一些增進報酬的機會。
2.想了解效率市場與市場效率的差別。印象中效率市場是不是已經被財經界證明無效?但資產配置不是建立在效率市場上面嗎?這一點我一直不是很懂XD
今天綠角有提到因投資人恐慌所以會買低賣高,那這可以解釋市場是不具效率的嗎?
答:
效率市場與市場效率指的是同一件事,就是市場上已知的消息,假如會很迅速的反應出來,那麼這個市場就很有效率。
目前能證明的,頂多就是市場不具完美效率,但市場仍是很有效率的。很多人把”市場不是完美效率”的證明,以為是”市場沒有效率”的證明,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
另外一個常見的誤解,就是效率市場與理性市場的分別。前者是Efficient market,後者是Rational market。
也有很多人把市場不理性誤以為市場沒有效率。
其實不對。市場可以不理性,但同時很有效率。投資人高買低賣不理性的行為,或是市場泡沫的出現,其實都不牴觸市場效率。
3.動態資產配置的實際做法與案例
答:
我不太建議使用動態資產配置。動態資產配置其實已經快要到擇時進出的邊界了。比較可行的方式是再平衡時,做overrebalance。譬如股債比80:20,假如股票漲很多,變成85:15,overrebalance就把它再平衡成75:25,反而把表現好的資產類別比重壓低一些。
不過即使這樣做,也無法保證可以增加報酬。就和一般的再平衡一樣。
4.(純好奇) 要如何定義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如果買進一檔ETF並持續定期定值是被動投資。那如果在同一資產類別轉換ETF算是被動投資嗎?如果買進波克夏好了,買入之後一樣定期定值,而波克夏管理費與周轉率也是很低,那這樣算被動投資嗎?
答:
被動投資的定義是按市值比率持有整個市場上的證券。所以假如自行買進brk,這等於是集中投資單一公司。這個行為就是主動投資。而brk由巴菲特領頭的經理群管理,也是主動投資。
您的提問真是少見的深入問題啊~~
(最後被綠角稱讚一下,好開心X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