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讀到這篇文章,裡面提到的觀念對我震撼很大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一再被投資者拿出來討論的話題:集中投資與分散投資
 
作者開張名義就說了他研究過那些年化20-30%的投資者(大多數是價值投資者),雖然他們基本上對投資的邏輯持一樣的見解,但深入去看他們管理投資組合的方式有兩個最大的不同點
1.持有極度分散的葛拉漢式標的
2.極度集中持有優秀的公司
 
第一類的著名投資者有葛拉漢自己(1936-1956創造年化20%的成績)和徒弟Schloss(50年年化報酬21%...!!!)
第二類就大家比較熟悉一點了:巴菲特、蒙格、Pabrai...
 
說到這邊都還好,接下來作者的重點來了:
要執行這兩個方式都是極度困難的,買一缸爛透的煙屁股太痛苦了、集中重壓3-5檔優秀公司也太困難了(分散壓對我們來說輕鬆多了)
 
買一缸爛股困難好理解(說不定投資組合有一堆KY股和像是樂陞這種出事情的)但集中重壓有很難嗎?如果你覺得簡單,可以先看一下下表,這是1962-1975三位超級投資者的表現,我們主要看蒙格,我們都知道蒙格建議年輕人持有3檔優秀公司就好,但看一下1973-1975這三年,在擁有驚人報酬的那一年之前,你要有手上持股跌掉快7成的準備...你還覺得集中簡單嗎?
螢幕快照 2016-09-20 上午10.23.17.png
 
而因為這兩個難點所以造成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把兩個方式結合,我就分散買好公司。這導致我們的投資組合裡有很多不是很便宜的優秀公司或不是非常便宜的煙屁股(我們總是為了追求一點點質量而捨棄了價格)。市場不會常常出現被低估的優秀公司,也許偶爾我們找到了,但因為我們分散持股,我們很難同時有10多檔被低估的優秀公司,結果就是我們的報酬率被稀釋了!
 
當然作者說這個方式也是可以打敗打盤(也許2-3%)但他要的是年化20-30%
所以我把作者的想法總結如下:你要用煙屁股策略就100%用煙屁股,你要集中持有好公司就100%集中持有,不要混用。大多數人都混用,而蒙格提醒我們要反過來想,跟大家走同一路只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這篇會讓我很有感也是因為現階段我就是處於混合模式,基本上就是一邊找煙屁股一邊找小有成長動能的股票...而想想認識的高手也沒有走中間路線的
 
 
補充:這個結論是不適合一般投資人?
作者說:你要好公司,那就真的等崩下來然後用力買,而不要買不太便宜的好公司但用分散去掉風險。但問題來了:怎麼辨認我該重壓哪檔?(當然這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首先你得有這個技能再來談要不要重壓。另外作者因為是專業的基金經理人,所以他要最大化他的報酬(追求20-30%的年化)但對於我們來說多少的報酬算合理?(這是我寫到一半的另一篇文,預計年底再po)如果我要10-15%,當然我舒服的分散好公司就好囉、如果我要5-10%那就ETF+資產配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