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utsiders"這本書是巴菲特在股東會推薦的,我之前買成DVD...,昨天阿升分享讀後心得,非常精彩,剛好又看到作者在Google的演講,有幾個點非常不錯,下面跟大家分享

ps.一小時的演講我花了兩小時重複看(英文真的太爛了orz)

513ukfGUhyL._SY344_BO1,204,203,200_.jpg

1.關於資金的3個來源以及5個用途

這比較基本,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公司資本的來源不外乎自己營運產生(保留盈餘)、舉債、權益

而這些錢的用途有:投資原本的事業(買機器設備之類)、買其它企業、還債、發股利、回購股票。

 

2.關於提升公司的“內在價值”

主持人問作者:公司要提升內在價值(這邊是用金融海嘯回購自家公司股份為例)不是應該是很基本的事嗎?為什麼那麼多CEO做不到?

作者說:在金融海嘯(或不景氣、不確定時)大多數CEO專注的是還債以及節省開支,他們都在“修補”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但像是巴老(8個Outsiders之一)反而是積極的去配置資金(買公司或買回庫股)。

 

巴菲特說過:你不會第一天醒來然後開始覺得我們應該來刪減一下成本,這應該是一直都該做的事

所以當其他人在不景氣的時候才在擔心資產負債表,真正能幹的CEO是原本就一直在注意了,而在不景氣時投資反而是拉開與對手差距的機會。

 

3.有人問作者(剛好與第二題呼應):在今天應該很多CEO都知道這些Outsiders的技巧,那是否代表未來這些Outsiders的表現就不會特別亮眼了?作者認為是不會的,只有那些一直專注在目標的CEO才能持續創造價值。這回答讓我想到價值投資,那麼多人知道價值投資那是否代表這方法會失效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知道跟會做是完全不一樣的。昨天看到一段話:學多少不重要,不懂得用,沒用。

 

接下來是幾個關於CEO的問題

 

4.CEO受早期待的公司影響:

作者認為CEO很像是鴨子,有很大一部分會跟著第一眼看到的東西走。所以早期的導師對CEO來說是很重要的,作者舉了一些例子(印象中是GE員工)到其他地方後的做法跟原公司很像。

這讓我想到如果我們要看一位新上任的經營者(或任何一位)我們可以先去看一下這位CEO之前待的公司的經營績效以及作法,他們是追求短利還是長遠目標?這應該有助於我們判斷眼前這位CEO未來的做法。

 

5.看寫給股東的信:

作者認為CEO給股東的信我們可以去注意“用字”,例如去看“free cash flow”、“revenue”、“per share"這些字,如果說我們發現一間公司一直強調“自由現金”,另一間一直強調“成長或盈餘”,我們就大概可以看出兩位CEO的差別。

 

6.舉債:

書裡頭舉的8位CEO,除了老巴之外大都有頻繁或大量舉債:作者強調這些CEO舉債會著眼於公司未來營運的可預測性(通常3-5年,超過5年作者認為不切實際),另外要舉債也要確信自己在不僅氣的時候仍可以產生足夠的現金流。

 

6.可以注意哪些公司?

作者認為有這些Outsiders在的公司照理說股價可以享受到的乘數會比較高。但是事實上因為這些Outsiders會做一些別人看不懂的事:例如為了減稅所以把公司搞得很複雜或是舉債(這邊我聽不太懂),另外因為這些Outsiders通常不太理華爾街分析師,所以股價也不容易被炒。所以可以注意的公司類型是當這間公司屬於景氣循環而且CEO是Outsiders,也許會有不錯的投資機會,文中是舉Colfax這間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