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看了8本書,分別記錄一下每本書的心得

 

一.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科老的書相信一定不少人看過,阿堯也不例外,這應該是我第3次看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會拿起這本書複習的一大原因,就是之前8月份的股災。看看科老的雞蛋理論,再拿來比對台股目前的情況,到底是固執者多還是執著者多。

 

二. 巴菲特之道(第三版)

這本書第一版中文翻譯叫做“值得長抱的股票巴菲特是這麼挑的”,第二版翻成“巴菲特勝券在握的12個原則”。這本就是原書第三版,目前沒有繁中版。這本書的作者海格斯壯,可以說花了很多時間了解巴菲特與蒙格(出版過查理蒙格的智慧)。有趣的是,此書第一版出版後大賣,作者順勢開辦了自己的基金,就利用書中講的12點原則進行選股(見下),然而卻失敗了,所以第二本是他失敗後寫的,主軸是現在的環境適合使用12原則嗎?

第三版寫作時,阿堯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成功。

但撇開作者的經歷,其實阿堯還滿推薦閱讀這本書的,個人的喜愛程度是第一版>第三版>第二版。這3個版本都圍繞在12原則,以下就稍微摘錄何謂12原則。

1.企業原則

a.該企業是否簡單且易於瞭解?

b.該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是否穩定?

c.該企業長期發展的遠景是否被看好?

2.經營原則

a.管理階層是否理性?

b.整個管理階層對股東是否坦白?

c管理階層是否能夠對抗“法人機構盲從的行為”?

3.財務原則

a.將注意力放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p.122)

b.計算“股東盈餘”,已得知正確價值

c.尋求擁有高毛利的公司

d每保留一塊錢的盈餘,公司至少得增加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4.市場原則

a企業的實質價值如何?

b.是否可以在企業的股價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買進該企業的股票?

 

三. 雷浩斯6步驟教你存好股

心得請看 這篇

 

四.  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會閱讀這本書是因為看到網路上一直有人推薦,就好奇買來看看。書中主要在說明具有工業時代前3種成功特質(工匠、行腳商人、總管)的人將在當今社會再次取得優勢。

工匠:我們可以想成發明家或創業家,你有個好的idea或是你有一些技能

行腳商人:簡單來說就是銷售員,你知道需求在哪,你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總管:相當於今天的企業或組織內部管理者

作者說,今天社會只擁有一種特質是不夠的。如果你要創業成功,你的組織最好有工匠、行腳商人與總管。若是追求個人成就,應當努力具備至少兩種特徵。舉例來說,蘋果擁有一流的工匠(做出很厲害的產品),但做出來的產品須要靠賈伯斯(行腳商人)在發表會進行推銷,而組織內部的資源分配問題與溝通就需要總管來進行統籌。

 

阿堯也期許自己,外來可以努力培養至少兩種特質

 

五. 對手偷不走的優勢

這本書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如何打造體質健康的組織。而確保組織擁有健康的體質,就是最強的競爭優勢,也是對手偷不走的優勢。

作者歸納出四大金律

1. 建立團結的領導團隊:

我們可以用下圖的金字塔來描述,從最底層開始建立起

132.png 

      首先我們要先定義何謂“團隊”,因謂我們常常把“小組”與“團隊”搞  

      混。領導團隊是共同負起責任,為達組織目標而努力的一小群人(3-12)

建立信任:

一個傑出的團隊,成員間的互信基礎,建立在彼此可以坦誠自己的弱點。 我們必須先放下驕傲與恐懼,願意為團隊的共同利益努力付出,才有可能向他人開誠布公,坦承弱點。

掌握衝突:

開會有兩種極端,一種是不管台上說什麼都點頭同意(敷衍居多),第二種是不管台上說什麼都一定要把你戰爆(多會發生衝突)。所以要如何在敷衍與衝突(不同意見是好事)間拿捏,是一個傑出的團隊必須努力學習的。

做出承諾:

做出能諾和達成共識不一樣!達成共識是非常困難的,而做出承諾簡單說就是“不同意但仍全力以赴”

負起責任(並互相監督):

在體質健康的組織裡,同儕壓力才是最具監督效果的,也是最主要的導正力量。

重視成果:

一個優秀的領導團隊,必須確認每個團隊成員都聚焦於“相同”的優先目標。不論其各自的職責與專業是什麼(組織利益第一、部門利益第二)

 

2. 創造組織透明度

要建立透明的組織,我們要先問自己六個問題

Q1:我們為什麼存在?

組織的核心目的(存在意義),必需具有裡想性

先問:我們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再問: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

Q2:我們該怎麼做事?

12.png 

核心價值:不隨時間變動(有點像我們在十倍勝說的SMaC)

標竿價值:原本不具備,但現在希望有的

基本價值:組織要求的最低行為標準 ex.誠實、正直…

無意間價值:無形間形成的價值 ex.組織成員都很幽默

但我們要如何找到核心價值呢?作者提出3個做法,找出最好的員工、找出與團隊格格不入的員工,分別比較他們的特質,最後自問“管理者符合嗎?”

Q3:我們該做什麼?

Q4:我們如何成功?

就是公司的策略

Q5:現在,什麼最重要?

不要“事事關注,最終一無所成”。我們必須專心做好最重要的一件事,可以把目標分成主題目標、定義行目標、標準作業目標。

Q6:誰該做什麼?

不要把責任劃分視為一種默契

3. 充分溝通

4. 強化核心觀念

 

六.  操盤手萬無一失的投資術

    超哥這本書是第二次閱讀(聽演講前一定要先複習一下的嘛XD)

     以下介紹書中精華BMW+TROC

B=Business Model

1.成本優勢

2.通路優勢

a.通路夠不夠多?b.回收夠不夠快?c.通路增加是否確實為企業獲利來源?d.同店營收有無成長?

3.產品差異化

與同業差在哪裡?有無其他人做不出來的部分?

4.技術與專利優勢

5.創新優勢

 

M=Market Size+Market Share

1.市場規模成長、市佔率萎縮

2.市場規模成長、市佔率亦提生

市佔率提升比市場規模成長更重要

問:企業未來提升市佔率的策略是什麼?

W=Who is Management

1.股東結構

2.說了什麼

3.團隊背景

4.善待股東嗎?

5.是否在媒體上過度曝光?

6.股票進出分點追蹤

 

T=Trend 產業與公司的長期趨勢

R=River+ROE 護城河與ROE

O=Momentum 企業短期營運動能

C=Cash&Customer Base 製造現金能力與客戶基礎

 

七.  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

心得請看 這篇

 

八.  少了巴菲特,波克夏行不行?

這本寫巴菲特與波克夏的書跟其他同類型的書不太一樣。作者透過歸納法,把波克夏旗下的子公司的特點,歸納成9種文化特質。而有趣的這9個字母剛好可以拼成“Berkshire”。分別是

     精打細算      (Budget conscious) 

     真誠             (Earnest)

    信譽             (Reputation)

     家族力量      (Kinship)

     開創精神      (Self-starters)

    不干涉原則   (Hands off)

    精明投資       (Investor savvy)

    堅守基本產業(Rudimentary)

    永續              (Eternal)

 

閱讀這本書,阿堯有點把它當故事書看,因為裡頭講到非常多波克夏子公司的故事。令我驚訝的兩件事是,我發現波克夏整個投資部位其實只佔整體資產不到20%,也就是說一般人研究的可口可樂、富國銀行、IBM…這些和波克夏子公司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而且有許多早期投資其實老巴都已經處理掉了,像是我一直懷疑的郵報(看來我資訊更新很慢),巴老把郵報換成電視台了。而吉列刮鬍刀被寶潔併購,巴老也已經處分掉很多寶潔的股票。

所以說研究波克夏卻只看它的股票投資部位,其實是以偏概全的。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波克夏收購的子公司,而這才是構成整個波克夏的主體!

 

另外我發現老巴的決策能力與速度有多快,一宗收購案快則2-3天,慢則1個月,就可以完成併購。這真的非常可怕!老巴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判斷出價值,這證明價值投資果然是可以累積的!

 

阿堯聽好友講了一個老巴購買銀行的故事。在某場股東大會,有人問老巴說“你以前買A銀行的時候,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研究;然而今天你買B銀行,卻只坐在浴缸裡就完成決定,請問您的決策是否鬆懈了呢?”老巴說“這幾十年我看了這麼多年報,所以我們清楚這間公司在幹麻”。所以這告訴我們平常就要把自己準備好,不然等機會出現才去研究,就會錯過黃金時間!

 

如果你看到這裡,阿堯真的要佩服了,這8篇心得總共有6000多個字,我自己也是打到有點累啊 哈哈哈

以後希望能每個月都把自己的閱讀清單整理成簡單心得與大家分享!

PS.痞客邦改版之後變好難用喔lo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