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想跟大家討論的是,看完這本書後我更加體會到國內打著巴菲特名號談的“存股:好公司+合理價,有閒錢就一直買”真的太片面了...巴菲特確實說了好公司在合理價買進,然後希望永遠不賣,但我們可以看看幾個他非常成功的例子,是在什麼情況下建倉的...簡單說我認為巴菲特看透了每間公司的關鍵因素
1.GEICO:
基本上當時gieco是處於破產邊緣,股價最低到2塊(已經不知道腰斬多少次了...)
當時的情況你看到公司的經營狀況,絕對不會說這是間好公司...
而巴菲特看到的是geico的核心業務一樣維持其成本優勢,只要把雜七雜八的業務砍掉,就能重回獲利狀況
2.水牛城晚報:
這筆投資真的是最驚險的(之後的所羅門事件大概可以與之匹敵)巴菲特在投資水牛城之前,已經徹底瞭解報業(經營奧馬哈先驅報和擔任郵報董事)他看出了一個城市最後一定只有一家報紙能存活。
他原本推薦郵報買水牛城,但最後他自己買下(當年晚報稅前獲利 170 萬,巴菲特和蒙格出價 3250 萬)...一買下水牛城就大虧,而且往後幾年還越虧越多(1978稅前虧 290 萬,1979稅前虧 460 萬)...
甚至為了增加週日版的業務,晚報被對手告反托拉斯...法院做出不利晚報的判決...晚報差不多就在停業邊緣...
巴菲特當時真的是花了大力自己跳下去經營,最後才把對手逼到破產(拿晚報的獲利去補貼週末版,現在一堆公司都這樣搞XD)
最後終於獨佔市場,獲利也跟著大爆發 (1980年代後期,一年就可以賺4000萬...巴菲特就是可以看到10年後公司會長成什麼樣子)
3.可樂:
巴菲特從小賣可樂,但為什麼到了 1988 才投可樂,就在前幾年可樂的股價甚至更低...
我認為根本原因是巴菲特看到可樂要爆發了,一來公司開始重新聚焦在可樂這個產品上(之前錢太多亂搞副業)二來海外市場進入爆發期,三是加分題,可樂開始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