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般最常用的資產負債表估價方式就是看淨值(資產-負債)
從淨值衍伸出了一個乘數就是PB (=市價/淨值) 一般認為淨值小於一的就是相對便宜
但我們都知道有些資產根本不值錢(例如存貨可能賣不出去了 ex.假設存貨都是滑蓋式手機之類的XD)
所以通常用PB估價我們都要去調整一下,把應收、存貨、土地廠房...這些盡可能調到和現值差不多
 
而葛拉漢最終用了一個最極端的方式,就是我完全不看非流動資產了(等於土地廠房送你)
用流動資產減去所有的負債,俗稱net net,而他建議這個算出來的值最少再打個7折
 
但用net net說實在今天也找不到太多的標的了(雖然還是有),在葛拉漢時代(大蕭條)倒是有很多機會。所以有了另一個資產負債表的估價方式就是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的概念是,你今天要花多少錢才能打造出一模一樣的公司(例如我要花多少才能再創一個可口可樂?)
 
先說一下net net和重置成本的使用時機好了,net net是用清算的角度來思考,適用於處於衰退產業或是生產很特殊產品的公司。會這樣用是因為你的生產設備所能產出的東西可能沒人要用了,而你的設備又只能生產這些東西,所以我把這個廠房的價值當0來看—>這裡也可以看出,土地價值的確定性>廠房及設備
 
而重置成本呢?這個估價方式適用於一個處在還ok產業的公司,如果新競爭者要來打你,它需要花多少錢把你打趴?
這裡的邏輯就跟net net很不一樣了,重置成本考量每一項資產和負債,舉幾個例子好了,假設我有一批應收帳款,總額1.2億,但我已經提列了0.2億,所以在資產列出的應收淨額就是1億。但今天一家新的公司,他極有可能一樣會面臨倒帳以致於應收收不回來的問題,所以用重置成本估價的話,必須把這0.2億加回來;商譽的邏輯也是,首先我要先確認一下造成這個商譽是因為我併了哪些公司?假設我併了一間很猛的(麥當勞好了)那在資產列出的商譽就是有價值的,但如果我併了一個爛東西,商譽基本上也就可以當0來算,這裡也舉個例子好了:商譽其實可以想成是由研發、銷售、客戶關係來的,如果你併的公司有很強的技術能力(也許你要花3年的研發費用才能開發出來)那這個商譽就值3年的研發費用...資產重置完之後用同樣的方式去重置負債(負債有三種:營業產生、過去行為產生、正常債務),接著把資產-負債,就可以得到重置所需要的成本
 
當然這個方式還是有缺點的,如果你評估的是一家負債比很高的公司,當我們評估負債有偏差的時候(我們無法準確衡量負債的價值),因為槓桿的關係,最終得到的權益價值就會落差很大。而這個估價方式,作者強烈建議需要有專業的行業知識(不然很多東西感覺都是自己調整得很high,但實際上可能偏差很多),並且搭配公司創造盈餘的能力進行估價的確認,所以實際上效用如何,就看未來有沒有機會用到再跟大家分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