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想要討論的是價值投資者買進標的型態有哪些,以及這些型態背後的意義,最後想要討論一下買進策略。
為什麼想要討論買進策略呢?聽起來感覺就像技術分析啊XD
其實我覺得價值投資者最困擾的一件事就是“不知道手中的標的什麼時候可以回到內在價值”,有時可能1個月,有時最可能2-3年。所以說資金可能會卡在一檔個股很久,到底有什麼辦法可以克服?
Ps. 這篇從今年1月中就下筆寫了,也不知為什麼到現在才完成orz 說實在的,我覺得要寫好這個主題真的很困難,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拖到現在才寫,雖然還是有很多很多不足,但我想應該差不多有個樣子了(其實是因為最近想不到東西可以寫><)
買進標的的型態主要分成3種:
ㄧ.股價先下後上
此狀況又分為
a.股價跌了後馬上反彈,通常這種狀況都是公司遇到倒楣事而為暫時性因素。
公司遇到倒楣事:像是時常爆出的食安問題,很多公司都沒事但股價都被錯殺,在市場冷靜確認其消息真偽後,股價通常都會馬上反彈。
又像某些外國被動型基金會每一季會調整其基金的權重,所以許多公司都會在某一天最後一筆交易被猛拉或猛砍,但我們都知道這並不會影響該公司的內在價值。
還有最近的台幣升值因素,造成很多公司第一季獲利不理想,股價因而下跌。但因為匯率不可預測,可視為短期因素,所以短期股票的波動就創造出機會。
投資這種型態的投資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當然你必須對資訊的判斷比別人精確,你知道這是短期因素,你必須立即反應。
如何操作?
基於股價很快速就會回升,其實我們很難可以從中獲利。除非,你平常就有在追蹤這檔股票,很清楚公司的業務內容,而且你有盯盤。才可以在一天的時間或幾小時就做出反應。
b.公司遇到嚴重的利空,而這種利空確實需要一些時間讓公司回復。許多公司或許會遇到強大的競爭對手,進而需要進行轉型。這些都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效,而時間尺度通常以”年”為單位。
另外公司可能會因為某些重大虧損(例如轉投資),這些認列的虧損之大,嚴重侵蝕公司獲利,也因此造成股價持續低迷。
第一個例子其實台灣電子業很常遇到。我們都知道台灣電子業正面臨對岸紅色供應鏈嚴重的猛攻,許多對岸的公司技術已經迎頭趕上,而又受到政府大力補貼,所以具有成本優勢。面對到這些挑戰,公司可能調單或毛利率大減,投資人第一時間多半砍掉持股,導致股價崩跌。但經過幾年沉澱,或產業的整合,原本落難的公司又慢慢爬起來。
最好的例子非DRAM莫屬了
第二個例子像是前些日子被外資設立目標價為0的F-再生,股價就從90多一路跌到20多,雖然股價沒有因為公司的澄清而立刻回升,但如果公司後續的財報出來不像外資所說的造假,那股價回升是非常合理的。(目前仍很難評估)
第三個例子就是我自己投資的仁寶
我投資仁寶的原因可以看這裡
投資這種型態的投資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你只要預估得比別人正確你就獲勝。如果市場覺得某標的盈餘不好,就殺出,但你覺得沒有那麼不好,當事實證明你對的時候,股價就會回升。
如何操作?通常這種情形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是最頭痛的,因為通常價值投資者會買在股價下跌的時段,但下跌後股價可能會上上下下盤整很久,這裡我整理出幾個還不錯的策略
1. 分批買進:當股價跌到你認為具有安全邊際的時候,不要一次買完。通常資金大一點的投資者在購買這種類似型態的標的時可能會分成3批,而第一批通常張數都很少(1-2張)我們稱為試水溫。試水溫買進的價格通常不會太低,可能股票從高估跌到合理附近就買進。這1-2張非常重要千萬不可以輕忽它的用意。他可以讓你參與市場(因為你不一定會等到便宜價)、而當你手上有部位時,你會更care這檔標的,它讓你保持研究的能量,它也能幫你創造而外時間,你不用因為對它的了解不深而不買最後錯過漲幅,你可已在試過水溫後慢慢研究後續的發展。第二批通常都是股票在下跌的時候買進(下跌多少買可以自己決定)。第3批通常是確認你做對了之後拿來加碼用。
2. 利用選擇權策略:簡單說,在股票下跌或盤整時,你可以不要直接持有股票,而是當賣方收取權利金,而此不僅有額外現金流還可以降低你的買進成本。
Ps.這邊我不是很懂,未來會花時間去了解,但這確實是個非常棒的方式~
3. 等待公司確實回到正常狀況:你可以在公司月營收連續好轉或財報出來後判斷公司確實脫離險境再買,此時買進不會賣在最低,但風險比較小且還有肉可以吃。
二.股價盤整一段時間後上
這個產業可能是夕陽產業或是這檔股票是冷門股而不被市場助益。這時公司需要花時間重新調整產品結構或是轉型,這些都是需要一段較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效,而時間尺度通常以”年”為單位。
第一個例子就像是台灣的紡織業,從原本的夕陽產業走出來,逐漸朝向高單價、客製化的路線發展。
第二個例子就是公司在這段期間做了一些事,可能是擴廠、調整產銷組合等
像金州(4417)就是大陸廠效益浮現,去年下半營收暴衝,但前幾年可是非常牛皮…
第三個例子是資產價值遠大於價格的公司,但這種資產沒有人知道,可能是沒發現或不會評價等等。像是許多公司有很多證券、土地,其本業可能沒賺多少錢,但其內在價值卻遠遠高過市場交易的價格。
投資這種型態的投資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你的產業相關知識或專業知識可能需要比其他人好、你知道公司正在做的東西會成功。簡言之:你看到或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
如何操作:積極尋找催化劑
何謂催化劑?簡言之就是讓價格回到價值的途徑:像是法說會、業績發表會、公司進行資產活化、分拆、併購等等
如果你知道公司的業績會在某一季爆發,那你就可以在法說會或業績公佈日前幾天進行佈局,如此可以降低你等待的成本;又如你知道公司的資產正在進行活化,你也可以在財報公佈前買進,因為公布後大家就知道公司賺多少。
三.股價一路向上
這種公司滿少見的,這些公司業績與盈餘一季比一季好,股價幾乎不會回跌,你很難用便宜假去買進,只能在合理價買,但幾季之後回來看當初的合理價已經變成便宜價了。
這個例子非股王大立光莫屬XD
投資這種型態的投資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多數人當然都希望買到這種公司,前提是你必須具備一些條件。你必須對公司所屬產業非常的了解(你就是知道大立光的鏡頭短期不會被超越),且你必須抱得住股票(你不會在1000元的時候就把它賣掉),另外你必須時時重估公司的價值。
如何操作:其實這種操作相對簡單,只要公司回到合理價或能得的低估價就可以買進,然後抱住就好,或許你就可以擊出10壘安打 (可參考 這篇)
上面簡單區分了3種型態,雖然篇幅不少,但我知道仍有所不足,這一部份就靠投資朋友自己去挖掘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