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真的可以幫助思考以及檢視自己的投資行為
 
這幾天讀"margin of safety" 讀到一章在講估價
 
卡拉曼說估價有三種方式
 
1.NPV:就是自由現金折現,但我們通常都簡化成EPS*某個乘數
 
2.清算價值(net-net)
 
3.市場法:這種方式一般投資者應該比較少用到,它是利用最近市場上類似成交的物件的價格來對手上的標的進行估價,卡拉曼自己也說這是比較短期的估價方式
 
 
上面這些估價方式我都很認同,只是卡拉曼講到了一段讓我思考許多,頭腦也有點打結orz
 
他說:每股收益並不是一種精確的衡量標準,它會受到人為操縱和會計行為的影響。每股收益並不試圖衡量企業所產生或者使用的現金。同其他的預測一樣,預測收益幾乎是不可能,對現金流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捕捉到一家企業的經濟狀況。
 
 
讀到這邊就跳出一個問題:那這樣我平常在用的forward EPS*乘數在卡拉曼看來應該是不管用的...?
(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我一定哪邊想錯,之後與朋友討論,討論的結果會以紅字標出)
 
我們把forward EPS和乘數拆開來看
 
先看乘數好了,我自己通常買進的乘數會給10倍,賣出就是12-15倍(看成長性而定)
那這裡就要思考了,為什麼我給10倍啊?說老實的我也不知道...10倍代表預估報酬率10%,可是為什麼是10%的預估報酬?想到這邊就看到乘數這關就卡住了...乘數是很主觀的東西...
 
> 給10倍是有道理的,因為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除了另一檔股票之後,還有債券、定存。所以根據最基本的“風險與報酬”概念,以目前這麼低的利率水準,10倍以上的PE算是說得通的。我們可以參考以下這張圖(取至http://www.googuu.net/pages/content/view/622.htm)看得出來利率與PE呈現反向的關係,所以未來如果利率出現大幅波動,我們估價時給的PE band就應該跟著調整
20131203112115723.png
 
繼續往下,根據PEG公式,預估EPS成長15%就可以給15倍PE、20%給20倍...(我自己不會給超過15倍)
但這樣給感覺有個盲點,就是你預估公司是長期呈現這個速度的成長的,但目前應該很少公司可以有這樣的成長才對啊...那如果我們用15倍來估,但公司可能只成長了1-2年,那這樣是不是有點高估?
 
> 市場對於成長看得很重,它目前確實是這樣運作的,但自己估價的時候還是不要隨意給到超過15倍
 
接下來就是思考forward EPS
目前我大致上要抓forward EPS的區間應該還算可以。只是照卡拉曼說的,如果今天我發現到一間公司,它因為提列折舊的速度比其他公司慢一點點,或是說這間公司提列的折舊已經越來越少,所以反應到他forward EPS可以往上,而結果財報出來也符合我們的預期。只是如果下一季公司宣佈資本支出,未來幾季可能會多提列折舊,但營收還尚未出現,這時我們的forward EPS就會下降,而乘數也跟著下降。但就公司的長遠發展來看,其實如果擴廠效益出現,公司的價值應該是上升的,但我們卻把它估低了...?
 
—> forward EPS在一定程度上與未來的自由現金流有關,只是會出現稍微遞延的狀況,長期來說現金流還是來自於盈餘,或許卡拉曼上述想講的是盈餘品質,如果這個指標差的話,盈餘與現金流會存在落差,這時估價就也可能會有落差。
 
 
卡拉曼是個神秘的人,網路上找不到他太多的資料,連自己的網站都會鎖起來不給看,非常好奇現在的卡拉曼跟20多年前寫這本書的卡拉曼在投資的想法上有什麼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