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讀了一些李祿寫的文章,對於還不是很了解他的朋友先點單介紹一下:李祿可以說是傳奇了,六四的學生領袖,被通緝,23歲逃去美國,到美國沒多久就出了一本書:Moving the Mountain。之後念了價值投資聖地的哥倫比亞大學,在誤打誤撞中聽了巴菲特演講後決定進入價值投資的世界。後來自己開個 fund 搞沒幾年成績就超好,蒙格就把錢給他管,然後十幾年前介紹了比亞迪這個機會給蒙格,這幾年還回過頭贊助北大價值投資課程。總之,在了解他的經歷以及閱讀資料的過程中,我覺得李祿是我可以好好追隨的前輩。在投資上可以說他是亞洲價值投資領袖,而他的早年經歷更凸顯他的人生觀,也是相當吸引我的一點
 
下文爲李祿在北大 2015 價值投資課程中的演講心得(應該是第一屆的樣子)演講稿請點這裡
 
這個演講李祿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
1.資產管理行業的獨特性及其對從業人員的底線要求
2.身處資產管理行業,我們需要知道:從長期看,哪些金融資產可以讓財富持續、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長?
3.什麼是投資的大道?怎樣成為優秀的投資人?
4.價值投資在中國是否適用?
 
上面的 2、4 其實是連貫的,下文我會一起講,李祿花了幾十年時間思考這個問題,而他的心得是一篇 4 萬字的論文:<現代化十六講>
 
從講題的設計上,就可以發現李祿的用心,非常有邏輯的從一個剛進入資產管理業的投資人需要具備哪些特點,發展到要選擇投資哪種資產,選好資產後再來是怎樣的方式是投資這種資產的正道,到最後是個比較特別的問題,畢竟李祿有部分投資在中國,也積極推動中國的價值投資,所以他得搞清楚這件事:中國獨特的政經體制到底適不適合價值投資?他說: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把每一個問題都認真想清楚。這個態度值得每個人學習
 
 
一.資產管理行業的獨特性及其對從業人員的底線要求
 
1.把對真知、智慧的追求當做是自己的道德責任,要有意識地杜絕一切屁股決定腦袋的理論。李祿說:如果你思考的不深,很快就會把自己的利益當做客戶的利益,這是人的本性。投資這個行業很複雜,有很多事是而非的觀點。這個行業也不是精確的科學,但卻又涉及很多判斷,只要屁股坐在那,你就可以告訴別人假話,而假話說多了連你自己都信了。他告誡我們不該有意去散佈那些對自己有利、而對客戶不利的理論,也不該被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論所蠱惑。
 
2.要真正建立起受託人責任的意識(Fiduciary duty)。李祿反覆強調這點,他認為這有部分是基因決定的,有些人就是沒有這個意識。要把客戶給你的每一分錢都看作是自己父母辛勤勞動、勤儉節省、積攢了一輩子後交到你手上去打理的錢。他說如果想進入這個行業,基本要先考驗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基因?有沒有這種責任感?如果沒有這種責任感卻幫別人管錢,那後果鐵定是破壞社會的價值,例如金融海嘯多少就是一幫沒有這個意識的資產管理者搞出來的
 
 
二.身處資產管理行業,我們需要知道:從長期看,哪些金融資產可以讓財富持續、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長?
 
這邊李祿搬出 Seigel 教授的研究,相信這個結論大家都很熟悉了:過去的 200 多年,股票的報酬率完勝其他的資產。但李祿進一步思考的是:為什麼這兩百年會發生股票大幅跑贏其他資產的狀況?這就引出他無盡的思考,而成果就是上面那篇 <現代化十六講>。不得不說這篇文章真的很宏大。李祿從兩本書出發,分別為 <槍炮、病菌與鋼鐵> <西方憑什麼> 再搭配自己閱讀的其他資料,思考後完成這篇精彩的論文(慚愧的是這兩本都躺書架好久了,只翻過前面那本的一些些...) 文章回到人類的最初,從祖先用腳殖民全世界開始講起,搭配當時的氣候環境,人類先後發展出三個經濟時代:採集狩獵、農業、工業,他去探討各時代的特徵會導致哪些國家在那個時代中勝出。文章另一條脈絡是文明與文化的發展,提到了 Karl Jaspers 定義的軸心時代,從四大聖哲討論生命的意義開始,發展到三大宗面對現世痛苦以及來世的安慰,經過文藝復興到啟蒙時代對新世界的解釋,最後人類文明與經濟發展在 1700 年代聚集在一起:獨立宣言的起草、亞當斯密國富論對大西洋貿易體系的解釋、瓦特改良蒸汽機帶動的工業化發展。兩條線匯集成的力量,就是推動往後 200 年股票報酬率可以大幅勝過其他資產的原因,而李祿也用很多篇幅去論述,這個模式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仍會繼續下去。上述只是個人閱讀後的小心得,還是強烈建議有興去了解的各位,直接閱讀原文。
 
 
螢幕快照 2017-11-05 上午2.02.15.png
 
 
你可能會問李祿,思考這麼大的問題有什麼意義?他說要想理解股票在過去兩百年的表現以及今後二十年的表現,必須看懂並能夠解釋這條線:過去人類文明的基本圖譜。不理解這個,很難在每次股災的時候保持理性。巴菲特說自己是超級樂觀派,也許他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樂觀的原因,是他也看透了世界發展的邏輯。
 
李祿這個思考結論也可以回答一個問題:指數化投資人憑什麼相信未來幾十年經濟一定會持續發展?指數會繼續創新高?當初我回答這個問題,一定歸結為:指數化投資人的信仰就是經濟會持續上升,就像價值投資人的信仰是價值終將回歸(關於投資信仰可以參考<思考:一個投資方法為什麼有效?>)所以說我當初對指數化投資的想法有點表層,原來經濟增長背後還有這樣一個脈絡。
 
題外話,閱讀現代化十六講的過程中一直有個感覺:李祿到底讀了多少書?先前中國這邊的前輩跟我聊到李祿(對李祿的認識就是從與這位前輩的談話開始),他說李祿認為唸哥大最大的收獲是,他有非常多時間閱讀(所以這位前輩建議我去國外讀個研究所XD)李祿是個愛國主義者,早年生活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下,一定帶給他很多的思考,他始終在想的是東西文化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所以進行了很多研究(從上述論文就可以知道)但除了關注政治與歷史之外,李祿也非常注意人類文明的最新進展,他從 1997 之後每年都去參加 TED 大會(他是當年的講者)這篇文章講的是他參加 2014 TED 大會的心得,可以看到他的研究是多領域的。(看完他的紀錄,默默寫下一個 list:有機會一定去 TED 現場聽聽)
 
 
三.什麼是投資的大道?怎樣成為優秀的投資人?
 
了解到股票是我們最該關注的資產後,李祿把 200 年的資料劃分了幾個時期,發現到在某些時期你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可以成為股神,但在一些時候你可能會持續虧錢。這個觀察自然引出一個問題:有沒有比指數投資更好的選擇?這邊就講到價值投資了,可以參考這篇的第三部分
 
螢幕快照 2017-11-05 上午2.37.56.png
 
原以為這大題會是老調重彈,但是李祿多談了一點,也是我閱讀這篇文章中最有收穫的地方之一:能力圈。這部分講得太好,我直接節錄引述,因為我覺得也不能表達得更清楚了:能力圈概念最重要的就是邊界。沒有邊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如果你有一個觀點,你必須要能夠告訴我這個觀點不成立的條件,這時它才是一個真正的觀點。能力圈這個概念為什麼很重要?是因為“市場先生”。市場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市場存在的目的就是發現人性的弱點。你自己有哪些地方沒有真正弄明白,你身上有什麼樣的心理、生理弱點,一定會在市場的某一種狀態下曝露...我們在決定投資之前至少要知道十年以後這個公司大概會是什麼樣,低迷時什麼樣,否則怎麼判斷這個公司的價值不低於這個範圍?要知道這個公司未來每年產生的現金流反映到今天是多少,我們得知道未來十幾年、二十幾年這個公司大致的現金流。能夠這樣預測的人少之又少。不確定因素太多,絕大部分行業、公司沒有辦法去預測那麼長。但是不是完全沒有?也不是。其實你真正努力之後會發現在某一些公司裡面,在某一些行業裡,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十年以後這個公司最差差成什麼樣子?有可能比這好很多。但這需要很多年不懈的努力,需要很多年刻苦的學習,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當你能夠做出這個判斷的時候,你就開始建立自己的能力圈了。凡是把圈畫得超過自己能力的人,最終一定會在某一個市場環境下把他自己徹底毀掉。市場本身就是發現你身上弱點的一個機制。你身上但凡有一點點不明白的地方,一定會在某一個狀態下被無限放大,以至於把你徹底毀了。做這個行業最根本的要求,是一定要在知識上做完完整整、百分之百誠實的人。千萬不能騙自己,因為自己其實最好騙,尤其在這個行業裡。
 
對知識誠實(Intelligence honesty)也是常老師在課堂中、在私底下,反覆跟我們強調的觀點
 
最後對於怎麼評價一個投資人是否有能力,李祿說:如果我的一個投資經理可以連續 15 年以上都保持優異的成績,在正確的道路上研究,一般來說基本上就成才了。在這個行業裡,要在很長時間持續不斷地艱苦的工作,才有可能真正地成才,恐怕要 15 年以上。
 
價值投資是條康莊大道,但要成材至少得花 15 年。我自己目前連零頭都還不到,恐怕連價值投資的邊都還沒勾上呢!
 
18342777_1706995042934722_6621623819317786770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ey980161 的頭像
    joey980161

    阿堯投資筆記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