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benjamin-graham-closed-his-partnership-in-1956-buffett-started-his-own-company-back-in-his-beloved-omaha-buffett-partnership-ltd-1486806972858.jpg
 
前言:給自己的短期目標是讀完巴菲特合夥時期以及波克夏歷年的年報。過去半年一直覺得自己在投資上處於停滯狀態,想了很久發覺不如來讀巴菲特吧!
接下來我會盡量把我讀到的內容筆記整理下來(文章會很凌亂,因為我是把摘要分類,讀起來並沒有什麼連貫性。我也會適時加上我的想法,歡迎大家交流)
 
一.投資標的分類
 
Generals-Private Owner (低估類投資)
通常我們會在 5-6 檔這類證券上建立相當大的部位( 大約佔合夥基金資產額的 5-10% ),在其餘 10-15 檔證券上建立相對小的部位。我們對這類公司的經營管理政策沒有意見,也無法判斷市場糾偏的確切時間。你很難在買入時就知道將來會導致股票價格回升的具體原因...足夠的安全邊際以及適當的分散投資,使我們的投資組合兼具安全和增值的特性多年來,我們對買入時點的選擇遠遠強於對賣出時點的選擇...要注意,東西便宜並不意味著他的價格不會進一步下跌。這類投資通常跟指數連動較大...
 
阿堯:這個分類算是巴菲特早期的看家本領,看重資產價值,較注重量化因素
 
Workouts (套利類投資)
與 Generals 不同,這類投資的價格更多取決於公司的經營管理決策而非買賣雙方的供求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測這類投資收益的時間、金額以及阻礙因素。在任一時點,我們都會持有約 10-15 檔這類股票。我針對這類投資使用部分借款,合夥基金的借款上限是淨資產的25%,這類投資的年化約 10-20%
 
阿堯:巴菲特早期在套利市場很活躍,但最後部位太大就比較少做了...忘記是不是巴菲特傳有提到,雖然葛拉漢很講究套利,但巴菲特才是這個領域的強者
 
Control (控制類投資)
如果我們買入的 “Generals” 的價格長期在低點徘徊,我們會考慮購入更多股份,這樣 “Generals” 類投資就可能演變為 “Control”類投資。但如果“Generals” 的價格在購入幾年內迅速攀升,我們通常會考慮高點獲利了解,完成一次漂亮的 “Generals”類投資。
 
我們對公司的內部管理是採取積極的姿態還是相對被動的姿態取決於我們對公司未來的看法和對公司管理層的評價。我們並不想因為主動而主動。如果結果一樣,我寧願讓別人幹活。如果主動管理能夠優化資本運作,我們絕不會站在一旁袖手旁觀
 
control 類投資通常要花好幾年才能完成,所以我們要求的利潤要非常豐厚。
 
阿堯:巴菲特合夥事業部位越來越大後,control類的佔比也跟著上升,到最後結束合夥事業時就只留下波克夏這家控制公司
 
Generals-Relatively Undervalued
(這個項目是合夥事業晚期的時候巴菲特加的,算是後巴菲特時期選股方式的萌芽)
 
這類投資主要包括那些相對同類質地的公司,價格較低的股票...通常規模較大,對私人投資者意義不大,不能轉換為 control
 
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我們致力於確保比較的對象是完全同值的。如果不能透徹了解公司及其所處行業,並做出明智的判斷,那我們就不會下注...這類投資的增長速度很快,業績也還不錯。我們最近開始使用一種新的投資方法,以大幅降低估值方法的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比如:我們以 12 倍的市盈率買了某檔股票,而類似的股票或者相對更差的股票的市盈率為 20倍。但若使用另類的估值方法,後者的市盈率可能只有 10 倍。這種因估值方法的變化引發的風險一直困擾著我們。和“Generals-Private Owner” 或 “Workouts”類投資相比,這類投資更容易因此陷入深淵。我相信,一但將這種這種風險降到最低,該類投資的未來將非常光明。
 
阿堯:這邊可以看出巴菲特漸漸擺脫葛拉漢的煙屁股策略了,最好的例子是他壓了40%部位在美國運通(當時發生沙拉油事件)
 
 
二.集中與分散
 
如果一項投資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我們可能將資金的 40% 投資於這一項目上
 
1.依據的事實和推理的過程正確的概率非常高
2.因各種因素變化導致投資內在價值大幅波動的機率非常低
 
有些投資人在審慎分析各個投資對象後仍然堅持過度分散的投資策略,我稱這種投資策略為“來一個的諾亞投資策略”,這類投資人應該去駕駛諾亞方舟而不是進行投資。諾亞這麼做遵循了生物法則,但投資人這麼做就是偏離了數學原則(這邊說的數學原則是?)
 
集中投資的策略很可能導致某一年或者某幾年的業績大幅低於分散投資的業績(相對標竿指數),但它很可能在以後年度帶來豐厚的回報。我想信這個投資策略將會提高我們的長期收益率。
 
1961年:我們大概有40檔股票
 
1969:合夥基金1億美元的淨資產近一步減少了投資機會,因此少於300萬美元的投資對基金的整體業績不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阿堯: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一直很感興趣,到底多少檔叫分散?多少以內是集中?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會去注意巴菲特當年度的持股檔數。其實從以上這些數字大概可以總結出,集中和分散並不是絕對的概念,巴菲特同時持有 30-40 檔股票,但他稱自己為集中投資者,那是因為他前 5-10 大持股可能就佔了總部位的 6-7 成甚至更多,其他的 20-30 檔也許都買個 3% 部位以下,甚至更少。
 
 
三.量化與質化
 
雖然我認為自己屬於定量分析派,但這些年來我最成功的投資決策都是在充分地考慮定性因素之後作出的,這種對定性因素的判斷力,我稱為“高概率事件洞察力”,然而這種機會很少見。對定量因素一般不需要洞察力,這些數據本身會狠狠敲你的頭。總之,賺大錢的投資機會通常來源於正確的定性決策,但更多確定無疑的利潤則來自於那些正確的定量決策。
 
 
四.估值
 
“General-Private Owner” 類投資和 “Control” 類投資的估值基礎不同。對 “control” 類投資來說,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是估值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對只擁有少數股權的投資而言,儘管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是他們只能間接影響公司的股票價格,短期內他們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對公司股票的供求關係產生影響,而供求關係的變化才直接導致股票價格的變化。但一但取得了控制權,我們就擁有一個企業而非一只股票,因此從企業的角度進行估值將更為妥當。
 
Dempster控股權的價值不是我們希望它能值多少錢就值多少錢,也不是一個非常希望買入這家公司的投資人願意支付的價錢,而是在目前情況下,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賣出這些股份能夠獲得的價錢 ???—>對control類投資,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是估值中最重要的因素...
 
阿堯:上段兩句有點矛盾,看的不是很懂,如果有朋友知道巴菲特的意思,請多多指教了~
 
 
五.保守與獨立思考
 
投資決策不會因大多數人贊同而正確,也不會因某個重要人物贊同而正確。投資只會因假設正確、依據的事實正確、推理正確而正確。只有依靠知識和推理才能實現保守投資
 
我認為,保守與否只能通過檢查投資方法或者投資結果而得知。最客觀的檢查方法就是觀察投資組合在熊市中的表現,特別是在道瓊指數大幅下跌時的表現。我們的目標是指數每下跌1%,合併基金下跌0.5%。如果達成這個目標,那就足以說明我們較其他的投資組合都更為保守。
 
真正保守的投資指會員於理性的假設、正確的事實和合理的推斷。公眾投票並不能代替獨立思考,我們只會因真正理解了投資對象和投資方法感到愜意和滿足。
 
 
六.合夥基金的績效與結局
 
阿堯:1969 年巴菲特說他再也找不到便宜的股票了,他決定把合夥基金清算,但我看的版本只有巴菲特 1969年中寫給股東的信,沒看到1969年底的那封,有點可惜...以下是巴菲特合夥基金的紀錄
 
滑動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y980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